close

讀蕭瑞麟教授所著"不用數字的研究"
不光討論質性研究
也討論各種研究方法思維的"背景"
讀來對研究方法的分類架構有點收穫
整理部分(第三章)如下:

探討思維學派
(即看待事物最基本的主義或假設, 英文單字後面加了-ism的東西)
可從三方面去討論:
本體論(Ontology), 認識論(Epistemology), 方法論(methodology)

本體論就是學者所認定的"什麼是真的?"
認識論就是學者"如何認定知識?"
方法論則承接本體論與知識論, 是學者採用的"(研究)方法"

一般來說, 思維學派可以分成兩種(當然還有其它):
唯物的實證主義(Positivism)跟唯心的詮釋主義(Interpretativism)

所以同樣是"個案研究法"
如果用不同的觀點(也就是思維學派)去看
所探討以及作出來的結果就不一樣:

實證主義下的"個案研究法"
跟一般的調查法實驗法一樣
都是企圖以"客觀"去"測量"或"觀察"(而且最好"遠離"現場)被研究的對象
只不過探討的是"構面"(內涵)
而非一般調查法或實驗法探討的"變項"(數值多寡)

反過來講, 是詮釋主義下(最常用)的"個案研究法"
則認為(人類社會現象)是無法客觀"測量"或"觀察"的
"真象"存在於每個人看事物的不同角度中
所以強調觀察與忠實紀錄而且最好"進入"現場)被研究對象的"主觀"經驗
經過深度的思考辯證, 表達現象的精粹

雖然作者力持中立陳述各派思維
不過讀到這裡我才了解
原來自己長期的疑惑, 是可以獲得支持的:
"用調查法或實驗法研究社會科學真的可行嗎?"

詮釋主義的觀點本就不同於實證主義就算是研究人類社會現象, 也將之當作機械物理屬性一樣來做研究
是不太合理的

李英明教授所著"網路社會學"
雖然重點不在討論研究方法背後的思維
不過在第一章p.17 ~ p.21中也針對客觀主義(Objectivism)相對於主觀主義(Subjectivism)
就本體論, 知識論, 方法論, 還有一個"人論"(不太了解)四個角度作了詳細比較
看了應該更能釐清觀念

P.S.
不知道客觀主義是不是就等同於實證主義? 不過就內容解釋, 發現角度是一樣的, 所以這裡就暫時當作一樣才好理解
也不知道主觀主義是不是就等同於詮釋主義? 同理這裡也先當作是一樣的來理解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op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